研发体系构建

专题出品人: 
专题日期: 
星期五下午专题分享

过程、方法与工具,软件工程落足到开发实践中,就是研发体系架构。它是互联网公司中最难处理的组织与推进结构,也是最直接影响到公司效能的生产单元。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公司或团队,也因为目标的不同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本专题将面向这些差异为听众带来数场风格迥异的分享: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有在从传统走向互联网研发中如履薄冰的,有面向新产品低成本试错的……

在不同的研发体系架构中,成熟的或正在成长的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做的,他们踩过了怎样的坑?遇到过怎样的问题?他们最终的选择或最新正在进行的尝试是怎样的?相信本专题会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以及对“架构”的不同理解。

Tower团队从2012年底开始远程工作,过去工作过的城市包括成都,苏州,武汉,厦门,杭州,丽江,大连,南宁,上海,北京,广州,南安普顿,慕尼黑,爱丁堡,纽约,我们用大部人认为「不靠谱」的远程工作方式,获得了20多万用户,每天有超过2万人来到Tower工作,把Tower打造成国内用户活跃度第一的团队协作工具,获得红杉资本200万美元融资。

创业不等于苦逼,如何通过远程工作,让员工全心工作,少挤地铁公交,多陪陪老婆孩子,能回家跟父母住几个月也不耽误工作,做到这一切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人才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大公司用薪酬和股票锁定高端人才,同时也把工作机会锁定在高房价,有雾霾,常堵车的大城市。创业公司要从大公司手里抢人,除了理想和期权,还可以用更高的生活质量来吸引人,每个创业公司都应该尝试远程工作。

本演讲将分享Tower团队远程办公总结的经验,包括会议及沟通原则、产品发布流程、代码审核流程、常用工具、教练的职责等,听众将看到远程办公带来的收益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传统的云计算服务领域增加了一个新的方向:BaaS(后端即服务,Backend as a Service)。这种融合了 PaaS 和 SaaS 的新的云计算形态,究竟包含哪些服务内容,底层架构如何,又将如何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开发生态,都会跟大家进行深入探讨。

对于技术服务型公司来讲,一个靠谱、执行力强的技术团队是大家都期望得到的,而工程团队建设,归根到底在于两点:找到合适的人,让他们高效工作。我也会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成功实践,跟大家讨论「技术驱动」、「工程师文化」在国内创业公司如何落地。

听众受益:

1. 了解 BaaS 系统通用的技术架构;

2. 小团队如何利用各种现有云服务,快速完成产品;

3. 了解技术团队构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曾经,产品发布和升级的周期是以年为单位的,这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更改计划、测试和部署。当下,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部署新系统和基础设施。如何能更好的设计架构,让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我将结合在皮克斯、亚信科技等经验与大家分享亲身体会。

作为持续推动并改善软件团队敏捷性与自主性的核心要素之一,“微服务”概念近期迎来了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这一概念的出现令遍布全球的不同团队实现协作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即使各团队之间曾经处于对立关系。微服务可以说将1968年由梅尔 康威提出的结论性意见以更为全面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康威定律”的内容在于:“任何组织在设计一套系统(广义概念上的系统)时,所交付的设计方案在结构上都与该组织的通信结构保持一致。”

Mike Amundsen的主题演讲着眼于康威定律(及其相关推论)的发展历程并提供一系列建议与指导性意见,旨在帮助我们了解该如何对过去五十年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教训加以学习。此次演讲着眼于远距离因素如何影响部门之内的通信机制,又将如何帮助我们将上述结论用于创建能够符合预期速度、复杂水平以及必要可靠性的团队,从而在当今这个分布式特性无处不在的世界中实现业务成功。

在从业22年的经历中,有超过19年在从事研发团队管理,从软件工程信息非常欠缺的上世纪90年代,到CMM流行的本世纪初,再到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火热十年,研发团队的管理方式逐渐在发生变化,开发流程由重逐渐转轻,研发理念其实经历了颠覆式的改变。

互联网公司的研发团队管理首先是从与传统IT企业略有区别的选人标准开始的,选对人,而不寄希望于改变人,聪明、精力充沛、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有企图心的人是首选。

前进速度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前进速度而进行深度优化的管理层级设计、工作流程设计,在动态中找平衡点,对团队Leader的要求比较高,团队的文化是团队持续前进的保证。